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3的文章

世界薩克斯風樂手巡禮泰國篇-泰皇蒲美隆Bhumibol Adulyadej

圖片
咦?泰皇?是樂手的名字叫做泰皇還是泰國的皇帝?答案是後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泰國有個非常受民眾愛戴的皇室,即使沒有實權,在國內還是有相當高的聲望和影響力,尤其是泰皇普美隆 Bhumibol Adulyadej ,已經在位超過六十五年的他是泰國皇室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 18 歲就登基的蒲美蓬 Bhumibol Adulyadej 一直致力於 國內農業發展, 60 年來足跡遍佈全 泰國 , 為了改善平民生活不遺餘力。在位 60 年蒲美蓬就進行了至少 5000 項計畫,徹底改善民眾的生活, 相當勤政愛民。   私底下的泰皇也相當多才多藝,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他是一位學者,畫家,音樂家,運動家和攝影家。他能講七種歐洲語言,並有自己的畫集出版。能演奏八種樂器,包括鋼琴,單簧管,薩克斯風等。他還作曲,作詞,並創作了不少的泰國歌曲流傳民間,還經常和管弦樂隊一起同台演出,並獲得奧地利音樂學院音樂博士學位,也是一位業餘優秀的薩克斯風手和爵士樂作曲家,年輕的時候還曾經自己組團巡迴演出。挖~原來泰皇對於薩克斯風和爵士樂這麼有研究,怪不得泰國除了有爵士樂大學, 還舉辦過皇家爵士音樂節,蔚為風潮。 這樣一位皇家級的樂手,當然要好好認識一下~可惜泰皇年事已高,應該無法在有公開的演出,不過遙想當年意氣風發的年輕國王演奏自己創作的薩克斯風樂曲,真是泰棒了! 台灣音樂之鄉──悠揚音符無盡,盡在后里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 圖片&資料參考來源:網路

世界薩克斯風樂手巡禮匈牙利篇-Tony Lakatos

圖片
這位大師雖然被現在常居德國,其實是來自自 匈牙利的音樂世家的薩克斯風手 。 Tony Lakatos ,他的父親是一位吉普賽小提琴手,也使得他六歲就開始接觸小提琴,十五歲改習薩克斯風,他在一九七七年的薩克斯風大賽脫穎而出,並在大學主修爵士樂取得學位。於 1981 年移居德國,在那成為全球知名的薩克斯風手, 出版超過三百五十張爵士單曲與 CD ,並於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及在各國爵士音樂節上表演。本身是薩克斯風手的 Tony 曾在英、美、澳、德、荷等地的音樂大學開設大師班講座(大師也有應台灣德國文化中的邀請來過台灣舉辦演奏會和開設工作坊喔!),也參與瑞士電視音樂節目擔任客座樂手,可說是一位多方面發展的音樂人。  Tony Lakatos & Ferenc Snetberger 大師吹奏薩克斯風時的專注神情 大師年輕時候也是有相當漂泊的造型,和現在的光頭型男是兩種風格 「 “ 熱力搖擺,爵妙派對 ”- 『 2006 台中爵士音樂節』搶先報」一文中,作者寫道「 爵士音樂的印象總是屬於小酒館的氛圍,那種氤氳繚繞、酒酣耳熱的氣氛才是屬於它的居所 」這段話恰恰可以拿來描寫 Tony Lakatos 極具張力的演奏,即使大師的錄音作品已經多到一天聽一張不重複都可以聽一年了,大師現場演奏的魅力還是無可取代-也許同年時期父親和兄長的音樂薰陶給他的樂風帶入了自由的靈魂,不過據說短期內大師沒有再次來台的計畫,想要朝聖的樂迷可能只能先用專輯解解饞了。 台灣音樂之鄉──悠揚音符無盡,盡在后里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 圖片&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薩克斯風的歷史-如音符般流洩的故事

圖片
http://www.saxonproductions.org/wp-content/uploads/2012/05/Saxophone-1.jpeg 大家應該都看過薩克斯風,也聽過薩克斯風演奏,但薩克斯風的歷史來源,有多少人知道呢?     在眾家樂器中,薩克斯風( Saxophone )並不算是前輩,只有 150 多年歷史和管風琴、鋼琴等樂器比起來,只能算是小老弟而已。它是 1840 年比利時人 Adolphe Sax 所提出的構想。薩克斯風的發明,及有可能是起因於 Sax 的「一時無聊」,把低音豎笛( bass clarinet )的吹嘴裝到 ophicleide (一種用按鍵的銅管)上所發現的。 1842 年,他造了一把 C 調的 bass saxophone ,得到法國作曲家 Hector Berlioz 的讚賞。還被稱讚說 Adolphe Sax 發明的這種樂器最具有人性的特點,並被運用在一些當時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中。 1845 年 Adolphe Sax 得到法國軍隊的合約,薩克斯風就大量被使用在軍樂隊中,後來也慢慢被引進了爵士樂中。    在管樂器中,薩克斯風算是易學的。它兼具有『木管簧片』與銅管延伸出來的『開孔共振』管身的特性,所以容易吹奏,也容易調整偏音值和變化音色,更能夠發展出介於木管與銅管之間的特殊演奏技術。其展現的戲劇性,也讓薩克斯風在二十世紀初廣受歌舞團的歡迎,重奏的效果又好,很快就廣為在歐美各地流傳。到了 1930 年代初期,薩克斯風在音樂廳中的表現進步最為顯著,三位古典的大師 -- 德國的 Siguard Rascher 、法國的 Marcel Mule 、以及美國的 Cecil Leeson ,從一片空白開始建立起古典薩克斯風的典範,確立了今天薩克斯風在古典音樂中的地位。 優質的薩克斯風有兩個基本條件: 一、機械方面:組裝紮實、結構精密、底座堅固、手感順暢。 二、吹奏方面:吹奏輕鬆、音色亮麗、共鳴穩定、音質厚實。 在台灣薩克斯風的歷史由一位熱愛音樂的畫家- 張連昌先生 ,至三十四歲放棄學畫並開始研究西洋樂器,自行摸索樂器製造原理。直到有一次偶然獲得一把已燒毀的薩克斯風,花三個月時間逐一將所有零件精準地繪成製作圖,憑著精準的繪圖工筆畫技法,細心地繪製出薩克斯風四百多個零件的製圖表,...